C肽是由31个氨基酸组成的直链,分子量3020。C肽与胰岛素以等克分子量从B细胞分泌到血液中,它不被肝细胞所摄取,主要在肾脏代谢并从肾脏排出体外。C肽无生物活性,也不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且不被降解,其半衰期为胰岛素的3-4倍。 C肽又称连接肽,是胰岛β细胞的分泌产物,胰岛素前体物质胰岛素原,经酶切后转变为胰岛素与C肽。因为胰岛素原转变成胰岛素时,C 肽与胰岛素以等分子数共存于分泌颗粒并同时释放至毛细血管循环中,且C肽不被肝脏破坏,半衰期较胰岛素明显为长,故测定血循环中C肽水平更能反映β细胞合成与释放胰岛素功能。 空腹和餐后C肽测定对于糖尿病的分型及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确立和调整以及研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均具有很大的意义。 (1)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评价:对已经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体内产生的胰岛素抗体可干扰胰岛素测定;同时现在采用的放免法测定胰岛素,也分辨不出是内生的还是外源性胰岛素,给了解β细胞的功能带来困难,而C肽与胰岛素之间有相当稳定的比例关系,且不受胰岛素抗体的干扰,注射的外源性胰岛素又不含C肽,所以测定血中C肽水平,正常人外周血C肽生理浓度为0.4-1.8 mmol/L。可以反应内生胰岛素的水平,就可了解β细胞的功能。由于胰岛素和C肽以等克分子浓度由胰岛β细胞分泌,在肝脏摄取很少,在外周血中降解又慢,且C肽不和胰岛素抗体发生交叉免疫反应,所以C肽值可较确切地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和分泌功能。 (2)糖尿病的分型诊断:空腹C肽水平和C肽释放实验对1型和2型的鉴别有重要意义。C肽是胰岛素原最后生成胰岛素时的等分子离解产物,因此,测定C肽可以间接反应胰岛素的分泌情况,健康人空腹血浆C肽值为0.8-4.0微克/升,餐后1-2小时增加4-5倍,3小时基本恢复到空腹水平,1型糖尿病空腹和餐后各时相C肽水平均较低,提示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有严重缺陷。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C肽值并不低,甚至可高于正常人,但在糖负荷后C肽值低于正常,峰值延至2小时之后出现,说明胰岛素释放功能欠佳,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不足。血清C肽可以排除外源性胰岛素的干扰,能更准确的反应自身胰岛素β细胞的分泌功能。 通过了解糖尿病的分型,可以直接指导临床用药,如胰岛素治疗或口服其他药物。 (3)低血糖的鉴别诊断:若C肽超过正常,可认为是胰岛素分泌过多所致;如C肽值低于正常,则为其他原因所致。 (4)C肽测定有助于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及判断胰岛素瘤手术效果。胰岛素瘤血中C肽水平偏高,>4.0ng/ml,若手术后血中C肽水平仍高,说明有残留的瘤组织,若随访中C肽水平不断上升,提示肿瘤有复发或转移的可能。 (5)胰岛移植。接受胰岛移植的病人一般都需要应用胰岛素治疗,了解移植物是否存活除检测血糖外,还应测定C肽以了解移植后β细胞的分泌功能。 (6)肝肾疾病。患肝炎或肝硬化时,肝脏对胰岛素摄取减少,血中胰岛素水平有升高趋势,而C肽受其影响小,血中C肽与胰岛素比值降低。发生肾病时C肽降解减慢,血中C肽水平升高,C肽与胰岛素比值明显高于正常。 1、尿糖检测方便、经济、无创伤,但对糖尿病的诊断无特异性,只起到初筛和参考作用。 2、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为诊断糖尿病的主要指标,却不能单凭一项血糖检测结果确诊糖尿病或将其作为评价疾病控制程度的指标。且无法对糖尿病类型进行鉴别。 3、C肽检测稳定性强,不受胰岛素抗体、外源性胰岛素的干扰,更准确地反映病人自身胰岛的分泌功能。对糖尿病分型诊断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并在检测血糖高低及糖尿病患者预后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标准馒头餐试验)的同时可抽血测定空腹血糖负荷后1小时、2小时、3小时的血清C肽水平,正常人在服糖60分钟后C肽水平升高至基础水平的3倍以上。3小时后接近空腹。 1.增高见于:胰岛β细胞瘤、异位胰岛素瘤、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胰岛素抗体、肥胖、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肾功能衰竭。 2.降低见于:1型糖尿病、长期失于控制或口服降糖剂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胰源性糖尿病、垂体功能减退症、肾上腺功能不全症、饥饿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