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新版《儿童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实验室诊断中国专家共识》刊印于7月《中华医学杂志》,内容较之前更加详尽阐述了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特点,规范了儿童呼吸道Mp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类型、概念和价值。
01.什么是Mp?
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主要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尤其以儿童和青年为主。Mp感染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重要病原体,可占CAP的10%~30%,Mp流行时可增加3~5倍。
自2000年起,大环内酯类耐药Mp在全球各地流行的证据越来越多,对临床抗菌治疗造成影响。耐药率高,重症Mp肺炎治疗挑战性大,需要早诊断、早治疗,实验室病原学诊断是Mp感染诊断的关键。
02.Mp的检测
Mp的检测方法主要分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两大类,依据不同需求和目的选择不同方法。
病原学检测
血清学检测
实验室Mp血清学检测结果的判读:
1.颗粒凝集试验抗体滴度≥1∶160:提示近期或现症感染。
2.只有IgM抗体(+):提示近期感染。
3.只有IgM及IgA(+):提示现症感染。
4.只有IgG抗体(+):提示既往感染。
5.IgM、IgG及lgA均为(+)/IgM及IgG(+)/lgA及lgG(+):提示现症感染或近期感染。
6.间隔2~4周双份血清抗体亚型转化/血清抗体水平4倍及以上增加或降低:确诊Mp感染。
评价血清学检测结果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程、基础状况以及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抗体在部分治愈患者体内会持续阳性,期间再次感染的确诊应做Mp的抗体滴度或RNA检测以佐证。
03.如何进行Mp检测的质控
共识提出Mp检测的质量控制是获得准确可靠结果的前提,并对检验的质量控制从检验前、中、后质量控制三部分进行了阐述。在检验方法选择的建议上提出:病原学与血清学联合诊断仍然是目前提倡的Mp感染诊断策略。
①检验前质量控制
检验前质量控制主要是样本采集、运输、保存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应作为重点培训和规范内容推广。
②检验中质量控制
共识首次给出分等级推荐的检测方法,应用时可根据能力选择。
一级推荐方法
Mp病原学采用分子生物学RNA检测;Mp血清学检测方法采用颗粒凝集法抗体滴度测定。
二级推荐方法
Mp病原学采用分子生物学DNA检测;Mp血清学检测方法采用ELISA抗体分型检测。
三级推荐方法
Mp病原学采用培养法或直接检测法;Mp血清学检测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胶体金法;非特异性血清学检测方法。
一级为最佳方法,阳性可确诊Mp感染,三级推荐方法中的Mp直接检测法和免疫胶体金法GICT对门急诊患者Mp感染诊断的快速初筛是有价值的,进一步诊断需一级、二级推荐方法的确认或动态复检。化学发光法(CLIA)因应用不广泛,暂不列入推荐等级。
③检验后质量控制中对病原学与血清学联合开展的结果分析建议
检验后质量控制主要是检验结果质量的保证、检验结果的报告和发布,一个实验室具备多种检验方法时,要注意报告发出时的逻辑性。当检测结果不相符时,应查找检验前、中的质量问题;排除检测导致的假阴性和假阳性后。
Mp实验室诊断流程图
TEL:027-86507708
Copyright © 2024 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 | 鄂ICP备12000100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鄂)-非经营性-2016-0005]
鄂公网安备 42011502000634